2007年8月8日,北京师范大学英东楼318这间曾在众多中国教育学人心中留下记忆的会议室里,再一次充满了喜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齐家先生七十寿辰学术报告会在欢乐声中进行。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小蔓、教育理论研究部主任方晓东,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书记顾定倩、教育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裴娣娜、教师培训学院常务副院长俞启定、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于述胜,人民教育出版社刘立德、中国德育杂志社赵煦、专程从韩国赶来的金德三先生,以及郭齐家先生全家、来自国务院清史办、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大、华中师大、辽宁师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央司法警官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河南省教育志办、深圳特区报、一耽学堂等单位的郭先生各个时期的学生四十余人分别在会上作了学术汇报。 报告会上,与会嘉宾对郭先生的为人为学做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次学术报告会是中国教育史学界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朱小蔓教授说:“今天这个时代,当然很多学者们都还在坚守着人文理想,坚守着尊师重道的这样一种人道主义的、人文主义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但是其实在今天这个社会,这种学术氛围有时候也常常让我们感觉到稀薄了,所以我们也非常珍惜、非常向往这样一种场景”,“我希望中国知识界能够有更多的人能有传统的知识分子、传统学者的一种气质,就是既重学问,更重人品,既注意做继承的工作,也愿意介入到现实中关怀今天的社会向何处发展。我觉得郭老师最近几年仍在不遗余力地推进中国传统文化,到处去奔走讲学,迄今还在教学一线,年轻人能亲耳听郭老师讲课。我觉得这个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于述胜教授说:“郭老师在北师大从教已经将近五十年。他的学术生命至今长盛不衰。从教育史学科的发展来看,郭先生这一代学界前辈在为中国教育史学科的恢复和发展,通过人才培养,理论著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您写的《中国教育思想史》从出版之后,多年来,我每年都讲教育史,每次教学之前,讲课之前都要翻一翻,从这里获得灵感,获得智慧。我觉得这本书,它最大的特点是用朴实无华,像诗一样的语言,很好的再现了这种传统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观念。尽管看起来很简单,很通俗,但是它又有一种诗的情怀,一种深刻的哲理在里边。这也是郭老师的人格、学术人格的集中体现。郭老师的教育史教学,不仅知识丰满,而且感情真挚,精神饱满。听过郭老师课的学生,都会由衷地赞扬郭老师的课,我经常听郭老师的学生,从八十年代就这样讲,听郭老师的课,感觉真好啊,那才叫享受呢。这是大家共同的感受。受过郭先生教育的人,特别是研究生,都能真切的感受到一个教育家博大的爱与广博知识的水乳交融。我觉得郭老师作为一个学者,最大的特点不仅在他的学问广博精深,而且在于他能够把学问和人格融会在一起。他的课受人欢迎,不仅仅是知识的启迪,而且是一种精神的熏陶,大家听了您的课,都感到精神的开朗。每次听郭老师给我们做报告都有这样一种感觉,他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也是一种精神,一种人格在感召我们。这些年以来,郭老师虽然年事偏高,但是他不仅在从事教学工作,而且还以极大的热情,强烈的文化使命感,投入到传统文化的弘扬当中。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与传统文化有着思想共鸣的青年人的精神导师。很多青年人都说郭老师讲传统文化,我们从他那里受到很多启迪,所以郭老师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与传统文化有着思想共鸣的年轻人的精神导师。让我们不断聆听先生的教诲,聆取您深刻的智慧,和博大无垠的爱。” 郭齐家先生发表了激情满怀的感言,他说这是他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也是很惭愧的一天,并以“不争而善胜,无为而善成;乐天乃知命,崇德乃广业。”“穷则不失义,达则不离道;乐天为事业,养志是生涯”四十字相赠,他勉励学生们要“相互鼓励、相互沟通、相互了解,共同成长”。(储朝晖) [文章出处]《教育史研究》2007年第3期
郭齐家先生七十寿辰学术报告会在京举行
2014.11.25
78